截至6月4号,我校2022“生命如虹,朝向未来”标准化、精品化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科学研判‘三阶段’,有效促进‘三结合’”的工作理念,动态研判校内师生心理状况,结合学校疫情相关管理实际,因势而动相继推出。3月中旬起前置发动,历时三个月,共计开展11项校级、42项院级活动,教育覆盖面达13562人次,有660人次学生获得第二课堂学分、660人次获得荣誉证书、401人次获得活动奖品。高品质的心理教育活动,致力于更新思维模式,提高生命价值观,有效引领学生心理成长,确保了师生心态平和。
一、工作思路
根据“刺激——反应”定律,现实应激事件,与心理困扰发生率呈正相关性。疫情本身的压力和线上教学,校园封闭管理,外卖、快递受限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环境变化,给师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如何切实回应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需求,避免渲染“疫情下”“焦虑”“紧张”等气氛,阻断负性情绪传递,是辽宁工业大学心理教育活动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心理健康节规划的起点。
学校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动态科学研判学生心理变化与特殊需求,对需要关注的422人,主动跟进排查,完成一对一回访138人次,个案沟通35人次。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心理教育予以疏导和引领,中心将心理健康节活动前置至3月中旬,分“三阶段”,以特殊时期教育与管理模式变化为学生心理适应与成长契机,促进“三结合”,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共性现实刺激转化为全体学生心理教育的契机,保障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合”:心理健康活动与学校“大思政”规划相结合,身心一体活动与“大健康”规划相结合,心理活动与心理危机预防、心理教学相结合。
“三阶段”:线上教学与校园封闭管理的“初期慌乱与适应,中期焦虑与成长,后期接纳与升华”三个阶段。
二、具体举措
自线上教学实行之日起,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心理调研,召开专门会议研讨心理活动规划与设计。同时利用心理课教学、心理活动等契机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统筹规划校、院两级心理教育活动,按照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分为三个阶段,五个类型渐次开展。同时召开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线上专题培训,以保障活动开展质量。
院级各类活动参与人数统计柱状图
1.初期适应(3月中旬至4月中旬)——调节性、稳定化活动
针对线上教学、封闭管理初期学生的慌乱心理,在全面开展心理问题隐患排查的基础上,针对全校师生群体连续推出9篇“战疫金句摘选”微信公众号推文,引用“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公众号相关文章,同时组织心理老师撰写特殊时期心理感悟网文,引领大学生树立“新阶段 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化认知,以主动迎战的心态,与社会和学校一起接受特殊成长时期的挑战,实现网络价值引领,为学生心理赋能。
针对生活主要场所集中到寝室可能引发的寝室关系困扰,开展关系促进活动,“智慧的花在指尖盛开——手指舞大赛”、“夸夸我的好室友——寝室戴高乐”、“多‘young’的寝室生活”等身心一体、关系促进类活动共12项,2288人次参与,467人次获奖,其中促进和谐寝室关系类活动17项,1629人次,505人次获奖;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类活动4项,1200人次参与,80人次获奖。
寝室关系促进心理活动
针对线上课教学期间社交活动、户外活动减少的情况,开展“非常心竞”、“释放多巴胺,缓解心理压力” 等户外团体心理辅导5项,共计656人次参与,其中有390人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户外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
2.中期成长(4月中旬至五月初)——学习类、解惑类活动
研判大多数学生已经渡过适应期情况,在加大心理危机排查力度,对心理困难群体持续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的同时,将心理教育活动重点转向常态化,知识与技能提升类活动。引导学生持有“平常心”,应对“新常态”,抓住成长“新机遇”。
开展校园心理知识科普宣讲、心理工作坊、“校园心理剧本大赛”等活动43场,帮助学生利用心理知识与心理技能应对现实困难,调节心理困扰。其中27场可统计的心理讲座共3330人次参与。
“第九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大赛”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延第二课堂活动,共计10881人次参加答题学习,3362名学生正式参赛,259人获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得大赛获奖证书。
第九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年级分布条形图
3.后期升华(五月初至五月末)——疏解类、升华类活动
针对毕业前夕,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学生学业焦虑,以及长期校园封闭管理可能引发的心理困扰,利用网络平台及校内体育场、公共多媒体平台面向学生提供“心理能量加油站”、“幸福影院”等情绪疏解类体验活动,共开展24项,1861人次参与,113人次获奖。
基于全过程心理育人的理念,将特殊青春岁月作为学生心理成长、思想升华的重要契机,鼓励学生书写“特殊青春岁月的生命故事”,268人次投稿参与,19人获奖。
幸福影院活动
学生心理状态调研活动
三、活动成效
1.教育覆盖面大 学生获得感强
本次心理健康节教育覆盖面达教育活动覆盖13562余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累计,660人次获得第二课堂学分,660人次获得荣誉证书,401人次获得暖心定制心理奖品,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营造了健康积极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具有心理意义的励志解压奖品
525活动获奖证书
2.基层减负 活动提质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辅导员管理工作量增加。学校心理中心加强规划指导,加强心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在2011年全面培养的基础上,推行“一院一精品”活动,实现在基层减负的前提下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
3.实现校园精品心理活动样板化建设
本次心理健康节注重顶层设计,在3月初即开始心理中心内部研讨,并面向二级学院做前期调研、动员,3月末针对校园封闭管理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规划,前置心理教育活动。实现了活动校园精品“一院一精品”活动样板化推进,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人力资源培养与管理,促成了校园心理活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思想引领,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形成理性平和的心态
落实“全过程”心理育人机制,将疫情下校园现实环境变化作为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契机。第一时间占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阵地,利用“心灵故乡”公众号,开辟“战疫金句摘选”栏目,引领大学生建立积极认知,树立坚强信念,利用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育并促进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助力学校“大思政”格局形成。
5.动态科学研判,探索疫情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思路
如何科学精准应对疫情下校园持续封闭管理,线上教学时长历史新高等新情况的变化,是各高校心理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试卷。在动态研判的基础上,分阶段,“三结合”形成心理育人合力,引导学生以主动迎战的心态,与社会和学校一起接受特殊成长时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