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带2岁半的女儿小巴掌在小区的游乐场玩。有一个4、5岁的女孩因为和另一个孩子就“谁先荡秋千”这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起了一个小冲突,她在秋千旁边大哭,觉得应该自己先荡秋千,可是另一个孩子刚坐上秋千,暂时不肯下来。
在旁边另一个秋千排队等候的小巴掌,看到姐姐哭,就跑过去安慰她:“姐姐,你不要哭了,荡秋千要排队。”姐姐委屈地说:“我排队了,是轮到我了呀。”
小巴掌不知道怎么应答,就退回来。
很快,这一侧的秋千排队轮到她了,可她玩了一分钟不到的样子就下来了,接着她跑去叫那个一直在哭的姐姐过来,原来,她要把自己的秋千让给姐姐玩。
又过了一两分钟,天空下起了雨,大家纷纷逃离游乐场,我也推着推车离开走。
在小区超市门口的遮雨棚下躲雨时,我蹲下来,很认真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对她说:“你今天让妈妈很感动,你看到那个姐姐哭,不仅去安慰她,还把自己的秋千让给她玩,妈妈看到你很有爱心,所以我很感动。”
她露出又高兴又惊讶的表情,也许她的惊讶是因为第一次听到“感动”这个词汇,我不确定她到底有没有听懂我说的话。
这件事过了没几天,孩子的爸爸在某宝买了一个梳妆台送我。小巴掌看着她爸爸拿着工具对着木头钻螺丝的时候,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爸爸送我的梳妆台。”
安装好的梳妆台放在卧室的一角,很好看,又因为这个梳妆台,我心心念念了很久,所以看着它时,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个时候,小巴掌忽然歪着脑袋问我:“妈妈,爸爸送你梳妆台,你感动吗?”
我有点吃惊,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点迟疑:“嗯,我感谢你爸爸送我梳妆台,但是好像还没有到感动的程度。”
之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说没有到感动的程度呢?丈夫为了买这个梳妆台挑选了很久,还付了钱,到货之后还很用心地帮我安装,我内心其实有感谢,也有感动的,但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已经习惯丈夫对我的好,所以觉得他为我做的事情还不够感动。
我有点后悔和女儿说那句话了,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希望自己面对丈夫送我梳妆台这件事,可以说出“我很感动”。
当天晚上,我和丈夫带孩子逛小区的商业街。期间,我独自一人进超市买一瓶水,想到女儿前一天和我说她葡萄味的牙膏用完了,想买一支草莓味的牙膏,于是,我顺便就买了儿童用的牙膏和牙刷,牙刷上还有凸起的兔子图案。
当我把牙膏和牙刷给女儿,并对她说:“这是你的草莓味的牙膏和新牙刷”。女儿小巴掌非常高兴,甚至可以称之为狂喜,她对我说:“妈妈,我好感动啊!”然后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
“你为什么感动啊?”我笑着问她。她说:“因为我正想要草莓味的牙膏,你就给我买了呀,还有新牙刷!”
以上是我和女儿关于“感动”的故事,也许这是2、3岁的她学习到一个新词汇“感动”时,出于好玩和有趣,喜欢时不时地使用它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却教会我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对他人给予你的,要心怀感谢和感动。当你想要就能被满足时,那是一件值得感动的事。
由感动我会想到感谢、感激、感恩之情在我们生活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哈佛幸福课中讲,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幸福感比较强,有一个方法就是感恩,英文叫“appreciate”,感激、感恩的意思,也包括这样一层意思:当美好的事物发生时,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这样美好的事物才能变得更有价值。
但是,因为人有很强的适应性,无论好的坏的事情,我们都会适应,就像第一口冰激凌的滋味最美妙一样,我们对美好事物会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这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习以为常,变得比较麻木,再加上人脑的特质:倾向于记住那些焦虑、负面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容易看见那些美好的事物。
如何变得有感恩之心呢?写感恩日记是最好的方法。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写上几件让你感恩、感激的事情,用心记录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小事,持续几周,你的幸福感就会提升很多。
“爱情博士”黄维仁博士在他的亲密之旅课程中,有一个“三人一事”的“爱的存款”练习,就是夫妻双方轮流讲出对方身上自己欣赏的三个特质,以及一件你感谢对方为你做的事情。
我在做婚姻咨询时,就会用这个技术和工具,发现很多夫妻做完这个“三人一事”的练习后,心中对彼此的感受就容易负面少一点,正面多一点,关系也会变得更亲近一些。
妻子白天上班,下班回家烧饭、带孩子,丈夫上班很累,回到家还愿意修下水道、买灯泡,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感谢、感激的事情,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有一颗感谢、感恩对方付出的心,彼此的关系就会更亲密和幸福。
诗人鲁米有几句诗:把感恩之心像斗篷一样披在身上,它会滋养你生命的每个角落。如果你一天只说一句祈祷,请说 “谢谢你”。
看见生活中的负面是非常容易的,而看见美好则不容易,愿你有一颗感恩的心,看得见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收获内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