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和朋友都是林俊杰的头号粉丝,你刚刚抢到了林俊杰最新巡演780块的票,你也想为马上要过生日的朋友买一张票,这时候只剩下了1080和580两种票价的票,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和抢票困难程度的话,你会选择买哪个价位的票送给朋友?
送礼者的嫉妒
大家肯定都有过收礼物和送礼物的经历,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收礼物的时候,也时常无法从朋友那里收到最想要的那个,只好“脸上笑嘻嘻心里哭唧唧”;而送礼物时,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也似乎并没有令收礼者如想象中那样开心。
我们通常会将这种现象归结于,送礼者并不是收礼者的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无法精确地了解收礼者想要什么;而收礼者也不知道送礼者为了挑选礼物花了多少精力,所以无法精确地评价送礼者的付出。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送礼者故意地选择了次等的礼物……
每个人每天都会无意或者有意地和他人比较,并且出于“人往高处走”的本性,相比于和那些比我们更差的人比较,我们会更加自动并且频繁地与那些比我们更好的人比较,也就是向上社会比较,在这样的比较下,嫉妒情绪总是在所难免的。而且由于嫉妒情绪是一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的负面情绪,因此我们都有一种避免体验嫉妒的本性。
那么回到开头的那个例子,如果我们送给了朋友1080块的演唱会门票,拿着780块门票的我们难免会对朋友产生嫉妒,因此为了避免的嫉妒产生,我们似乎更想要送给朋友那张580块的门票,也就是送出次等的礼物。基于这一推论,最近,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送礼者这种想要避免体验嫉妒的心态确实会影响他们送出的礼物。
我不想送出比我拥有的更好的礼物 |
就算你想要也不行
想象你为自己计划了一场旅行,在三亚预定了两个晚上的三星级酒店,接着在成都预定了两个晚上的五星级酒店。你的朋友也筹划了一场相同路线的旅行,但是他在三亚和成都预定的都是二星级旅店。因为你的朋友马上要过生日了,你想要通过帮朋友把某一个酒店升级为四星级的方式来为朋友庆祝,那么你会为朋友升级哪个地点的酒店呢?
研究者发现65%的人都不愿意帮朋友把三亚的酒店升级为四星级,因为这代表了朋友能够在三亚住上比自己更好的酒店,这会让自己体验到嫉妒。
不过,如果朋友明确表示了自己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呢?
研究进一步发现如果朋友明确表示了自己希望在成都住上更好的酒店, 只有10%的人会不顺应朋友的心意;但是如果朋友明确表示了自己希望在三亚住上更好的酒店,这时选择不顺应朋友心意的人变成了两倍,有20%的人会选择忽略朋友的喜好,为他们升级成都的酒店。这或许是因为让朋友在三亚住上四星级酒店可能会引发我们的嫉妒情绪——TA竟然享受了比我更好的酒店!
如果送给你最好的礼物,
我会不喜欢自己的那份
通过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收礼者明确表达了喜好,那么即使我们不愿意为朋友升级三亚的酒店,大部分也依然选择了投其所好。那么当我们真的送出那份比自己拥有的更好的礼物之后,除了嫉妒之外,还会带来什么心态上的变化呢?
依然是上面的那个例子,当我们真的将朋友在三亚的酒店升级为四星级之后,我们对自己在三亚预定的那间三星级酒店的评价会发生改变吗?
研究发现如果请人们想象自己真的帮朋友升级了三亚的酒店的话,人们对自己原本在三亚预定的那家三星级酒店的评价会显著降低。不过,如果请人们想象自己真的帮朋友升级了成都的酒店的话,人们对自己原本在成都预定的那家五星级酒店的评价则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选择了送出1080的演唱会票,我们不仅会嫉妒自己的朋友,而且会变得不那么喜欢自己拥有的780的演唱会票,因此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虽然知道朋友一定更喜欢1080的票,我们也可能更愿意送给朋友那张580的票。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在以后准备礼物的时候能够回归初心,送礼物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收礼者更开心,因此送一件收礼者并不是那么喜欢的礼物可能不仅无法让收礼者更开心,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
如果在避免嫉妒这一天性的趋势下,你实在难以在两张演唱会门票之间抉择,那么不如再挖掘一下朋友有没有其他的与你不重合的爱好?如果刚好你的朋友酷爱电玩而你又对游戏不来电,那么将一款最新的游戏机作为礼物既不会使你感到嫉妒,也能够让朋友收获满满的快乐,岂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