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详细信息

创伤除了痛苦,还能带来什么?
2017-03-28 19:08   壹心理

曾奇峰曾经说过:“心理咨询师是一些什么人呢?是自己有病,但又病得不太重的人。”

 

我的朋友L,恰好是个“病得刚刚好”的人。她读过机械,读过经济,辞去了精算师的工作,终于宿命般地转行当了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叫宿命?一会儿再说。

 

对于这个职业,一般人总有各种靠谱不靠谱的猜想,比如温柔、耐心、善解人意、会算命(并没有)、会读心术(纯属瞎扯)……总之有个这样的朋友就太好了~

 

事实上,如果朋友总是像个心理咨询师一样跟你聊十块钱的,那也很可怕。

 

比如L,每次跟她说话,她都耐心倾听,不时点点头,而我却越来越紧张。

 

这种紧张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想过很多种可能。比如说,她太上进了,衬托得我游手好闲,像个待业青年。

 

这样疑惑了一阵子,某天,L问我:“有人说我聊天总是不讲自己,光问别人问题,否则就不会说话,你觉得呢?”

 

我恍然大悟。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关系都是两个人共同造成的。我的紧张,跟我们两个人都有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都是怎么聊天的呢?

 

大多数人闲聊,靠程度相当的自我暴露持续下去,比如“我老公昨天又不洗碗!”“哎呀,我家的连娃都不带。”

 

L几乎不主动谈自己,这让我觉得,谈自己好像太自恋了,还是找点有意义的东西聊吧。

 

拼命让日常聊天有意义,俗称装B,不紧张才有鬼了。

 

“那你为什么不主动谈自己呢?”我问。

 

L想了想,说:“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小时候我妈不太关注我的感受,让我以为我的感受毫不重要,更习惯于照顾别人感受。时间一长,就没有办法谈自己了。为了别把天聊死,我只能问别人问题。”

 

听到这里,我觉得有点辛酸,孩子从来不是天生就懂事的。

 

巧合的是,我也有一个不关注我的感受的妈妈。小时候我一直在迁就她,练就了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和L聊天时,我在试着学会她的交流方式,也不谈自己。

 

很多心理治疗/咨询师,都和母亲的关系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所谓宿命,就是这个意思。

 

在正常的亲子关系中,是妈妈关注孩子的感受,为孩子缓解焦虑。如果妈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则孩子不得不反过来关注妈妈的感受。如果妈妈情绪不稳定,孩子出于对妈妈的爱,常常会替妈妈承担焦虑。

 

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可能是一种天赋,也可能来自于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有意思的是,同样碰上这样一个妈妈,L和我点亮的技能树,是不同的。就好比同样是越狱,有人学会了翻墙,有人专注于挖地道。

 

《扪心问诊》中的男主角Paul,回顾自己为什么走上心理治疗师的道路时,发现他这30年来一直没有摆脱母亲的强大影响。少年时,他目睹母亲被父亲抛弃,最后因病去世,之后一直处于没能拯救母亲的愧疚中。成为一名医生,是他在试图完成曾经未完成的拯救梦想。

 

凡事总有两面,励志故事的反面是悲伤。特别的能力,常常是孩子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而做出的改变。就像长颈鹿,在食物缺乏时努力去吃更高的树叶,脖子越变越长。


 

再讲个更加励志的故事。

 

名校毕业生,总喜欢进大公司。我的另一个朋友W,却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三年前我们认识时,她是朝九晚五的国企小白领。

 

现在,她开了多家民宿,赚了三套房,包括上海两套加杭州一套。

 

我很好奇,她这么强烈的赚钱动力与勇气是从哪来的,就采访了她。

 

她说:“我是因为分手受了打击。总觉得他之所以会离开我,是因为我太穷了,家境不好。一个男性朋友说:‘我们这些家境不错的本地人是不会跟你相亲的,因为你家里什么忙都帮不上,跟你在一起等于白白损失一套房。’我特别受刺激,想着有房有什么牛逼的,我也要每年赚一套房!”

 

看起来似乎跟归因方式有关,但这个解释还不够彻底。

 

我问:“同样是分手,为什么有人学化妆,有人学心理学,而你去赚钱了?”

 

她很快回答了我,就像已经在心中想过无数次:“我觉得是因为我爸妈。他们吵架,多数时候都是因为穷,要是有钱的话,矛盾能减少80%。每年过年是他们吵架最频繁的时候,因为农村过年有很多人情往来,钱不够就要被人背后议论,他们就因为这些破事儿互相抱怨。我们家只有一个男孩,总被别人家欺负,可是如果你有钱,别人就不敢看不起你。我那时候就知道了钱的重要性。”

 

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又问:“为什么你的姐姐弟弟都没有你这么想赚钱,也没有你能力强?他们可是跟你有同一对爸妈呀。”

 

她说:“我从小就厉害。我不想父母吵架,有一次他们吵架把门都踢飞了,我去拿了把菜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说他们要是再吵我就砍死自己。他们说我傻,我一气之下跑到了山上,到了晚上,躲在草里听他们喊我的名字。我父母都太懦弱了,总是被人欺负,我不想看着他们被欺负,特别小的时候就挡在他们前面。有一次别人来找我们麻烦,我父母、姐姐、弟弟毫无办法,只有我躺在地上打滚,哭得撕心裂肺,他们只好走了。过了好几天还有人打听哭得特别凄惨的那个是谁。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努力学习,想当全村学习最好的小孩,这样别人就不会看不起我们。你觉得我是个泼妇吗?”

 

“不会啊,我觉得你很有生命力。”

 

想象一下那个抢过菜刀的小女孩,那个满地打滚的小女孩,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她开民宿的时候,不管遇到谁来闹事,她都能咬着牙解决问题。

 

这件事依然可以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看。W为父母出头,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愿望,也是她全家的愿望,她恰好是被选中的代表。

 

为什么被选中的是她呢?


 

人和人天生就是有差异的,即便是双胞胎性格也不完全一样,或许她天生就更强一些。

 

出生顺序与重男轻女的环境也有影响。

 

W既不是第一个孩子,也不是最小的孩子,她需要表现得与姐弟不同,才能赢得父母的重视。

 

至于重男轻女的环境,给女孩带来的,可能是认命,也可能是叛逆与格外努力,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W显然是后者。

 

因为种种原因,她成为了代表全家抗争的那个人,同时父母和姐弟对她的依赖,又强化了她的勇敢。

 

她说:“我的性格很像一把刀。”或许刀就是这样在因果循环中慢慢锤炼出来的。

 

我问:“关于你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她说:“我约会了一个男生,他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我最开始很自卑,觉得我们没有可能,因为我父母既没钱又没文化。但后来发现,他,还有好多跟他家境类似的男孩,能力都比我差很多。我以前最想改变的是出身,现在不那么想了,因为没有那样的家庭,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是呀,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命运。命运难测,家庭的影响亦如此。

 

这并不是说对创伤就该放任不管。你当然可以用沟通、倾诉、写日记、心理咨询...所有可以想到的方式,去化解创伤。

 

只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漫长。

 

在不得不与创伤共处时,懂得它是怎样塑造了我们,也许你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些耐心。

 

创伤是痛苦,也是资源。正是应对创伤的不同方式,让我们成为如此不同的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