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 图7
 
 
 
详细信息

幸福的生活需要有意义感:纪念国际幸福日
2020-03-23 15:12   清华思客

幸福的生活需要有意义感:纪念国际幸福日

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时候,幸福似乎是个遥远的话题。疫情不光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也给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危机”之中既有“危险”也有“契机”。这次疫情下的防控管理使得我们不能出门购物闲聊、聚餐娱乐,很多能让我们开心愉悦的事情现在一时半会可能都做不了,但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重新梳理自己的优先级,反省“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生活”。


undefined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曾经把“意义感”称之为:幸福的五条道路之一。幸福的人生可能不来自于吃喝玩乐和追剧刷手机,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这种意义感需要成熟的智慧、文明的胸怀。康德曾经说过“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让自己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自己的成熟与智慧,是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的根本之一。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意义感正是人性的体现。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生活更加幸福呢?下面几个方面,可供大家参考:


1. 用成长代替消费:更充实的人生


现代西方社会的首要生活方式就是消费主义:奢侈品消费的目标就是利用物质刺激的耐受性(边际收益递减)和大众追求社会比较和炫耀的心态,让大家始终处于一种“缺失感”的焦虑中,持续的消费来刺激市场。被这种生活方式裹挟的个体,永远觉得自己匮乏,永远聚焦自己的资产和消费,大多数时间和经历都被“挤牙膏”的厂商牵着鼻子盲目追求品牌和新产品。片刻满足之后是更多的缺失感和焦虑感,忽视了真正对自己有利和能带来深度满足感的东西:读书上课比看段子追剧更聪明,锻炼身体的投入比购买服饰更高级,花时间禅修读书练瑜伽比闲聊逛街下午茶更有品味,琴棋书画比刷手机转发朋友圈更上档次。花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比被动消费享乐给人带来的充实感高很多。引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把时间精力花在“长期受益”的投入上。同样是花钱,玩游戏就是消费,学编程就是投资。两相比较,其实是有长远的幸福区别的。




2. 用责任代替自恋:更积极的人生


引导人们承担责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尽义务,这些利他和亲社会的事情会带来长久的满足感,和自己人格的升华。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流行的西方生活方式里第二个隐患就是自我中心和自恋。把无病呻吟当做自我表达,整天聚焦自己的心情当做自我觉察。这种自我聚焦的生活方式,让大家整天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表面上自我关怀,实际上心怀怨怼。真正幸福充实的生活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说的良善人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社会进步,人人有责,没有人天然应该为我们牺牲。




3. 用自律代替放纵:更健康的人生


引导人们肩负起对自己的责任,能够认真投入和付出,去获得更有价值的成长和深度的幸福。有些心灵鸡汤引诱人们把时间和金钱消费在一时的浅层快感的追求而放弃对自身的成长。任何真正的成长、能力的获得,在开始的时候都需要用自律来做敲门砖。虽然,我们不提倡学习要求“吃得苦中苦”、“天降大任于斯人”、“程门立雪”,但也不能变成“如果我听不懂就是老师讲课不够生动”的“体验优先”,这种心态阻止了毅力的培养,责任感的建立,也让人不能长期持续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成长。是吃冰淇淋还是出去跑步,是背单词抄课文还是玩玩“百词斩”和“电影配音”,是“每日一画”还是苦练素描基本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 用感恩代替贪婪:更利他的人生


引导人们看到自己在生活得到的东西:安定的社会,他人的善意和付出,自己得到的帮助和享受的环境便利,社会需要我们做出的贡献。增加同理心和感恩的培养,才能生发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当代“以我为主追求享乐”的心态让人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和得失上,自恋文化又让每个人自我关注,而且有很强的应得感,于是所有自己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而且还不够。然而,对自己的关注越多,应得感就越强,同理心和责任感就越低,总觉得这个社会欠自己的,而看不到自己的贪婪和应尽的义务。心理学研究确实发现“自私悖论“,越是只想自己幸福的人,越得不到幸福。




5. 用学习代替发泄:更智慧的人生


引导人们用更成熟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社会,自媒体社会让每个人发表意见更方便,但是很少让人思考自己的意见是否成熟,张嘴就来但是不知所云。多数对社会的不满,阴谋论的泛滥,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其实都源自于狭隘的自我情绪发泄和肤浅的道听途说。通过严肃的学习和思考,不仅能够增加看问题的深度,对社会的理解,也能减少莫名其妙的不满和幼稚的评判。所以用学习代替在自媒体上发泄情绪,用深刻的反思和有意义的谈话代替闲聊,人的智慧才能成长。


总而言之,幸福的人生需要修炼,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享乐致死的生活无法让人健康、成长,也无法成就和谐社会进步的社会,成熟、智慧,和有责任感的心灵方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本文首发于 清华思客)


关闭窗口